自元祐八年哲宗亲政以后,起用新党,大逐元祐旧臣。
绍圣元年秦观以亲于苏轼,列名党籍,出为杭州通判。途中追贬监处州酒税。
绍圣三年,又以谒告日写佛书之罪,削去所有的官职,流徙郴州。翌年春间,勒令编管横州。
四年之内,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。这对感情比较脆弱、多愁善感的秦观来说,简直就好像落入了痛苦的深渊,令他难以超脱自拔。
下面这首《踏莎行》作于起程去横州之前的郴州驿馆。
《踏莎行》
从今日全国砂糖橘批发市场价格上来看,当日最高报价20.00元/公斤,最低报价2.50元/公斤,相差17.50元/公斤。
秦观〔宋代〕
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。桃源望断无寻处。
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。砌成此恨无重数。
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。
这首词的大意是:
大雾弥漫掩没了楼台,月色朦胧迷失了渡口,望尽天涯,美好的桃花源却无处寻求。独宿驿馆,春寒料峭,怎能忍受这样的寂寥,斜阳日暮时,杜鹃声声“不如归去”,更动乡愁。
收到了远方亲朋好友寄来的礼物和书信,这在我胸中更积聚了数不清的恨愁。郴江本来绕着郴山流,为什么却要流到潇湘去?
首三句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:楼台茫茫大雾中消失;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;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,无处可寻了。
“失”、“迷”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景物的模糊轮廓,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。
“孤馆”两句,以景物复迭之技法写驿舍所闻所见。孤馆、春寒、人独,斜阳落日鹃啼,以密集的景象、繁复的层次来进一步揭示其凄苦的心态。
十四个字写尽羁旅中的孤独、乡愁,塑造出一个情深意浓的境界,使自然景物都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,受到人们的赞赏是很自然的。
下阕的开篇连用两个典故,写亲友从千里之外给自己寄来了书信礼物,这本是让人高兴的事情,因为“家书抵万金”。
但词人却忽然笔锋一转,说这些书信反而“砌成此恨无重数”:亲友寄来的书信礼品,仿佛一块块愁之砖,砌成了自己无数重的离恨。
秦观此时在郴州贬所,又即将编管横州,不要说重回故乡与亲友相聚,连一个安定自由的居所都没有,此时亲友的来信,当然只能增加他更多的思念与绝望。
结尾两句忽发奇想。从个人之恨转向滔滔之郴江。郴江绕郴山而行,注入潇水湘水,此乃为一种自然现象,词人却以之寄托愁思,诘问天地之无情、郴江之无义,看似无理,实却合情,正是对自己离乡远谪的哀吟!
王国维最喜“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”二句,认为是一种“有我之境”,“以自然之眼观物,以自然之舌言情”,
而苏轼更喜爱最后二句,因二人“同升并黜”,故引起强烈共鸣,并将之书于扇面,足见此词感人之深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安全的在线配资平台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秦观孤馆横州郴江郴州发布于:河北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